最近聽聞心理學上有個現象,名為超限效應,頭一次聽見的朋友應該會和學習家Manor我一樣一頭霧水,甚至想說是什麼奇怪理論?若你跟我一樣好奇,接著就聽我娓娓道來吧!
▲ 圖片取至 Pexels
故事起源是這樣,美國著名作家馬克.吐溫在教會聽牧師演講,起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,決定聽完後捐款,過了十分鐘,牧師還沒講完,他有點不耐煩,決定只捐一些零錢,又過了十分鐘,牧師還沒講完,他很不滿意,決定半毛錢也不捐了,就在牧師終於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,過於氣憤的馬克.吐溫不僅沒捐款,還從盤子裡偷了兩塊錢。
超限效應指出,一個人如果接受的訊息太多,刺激過度或過強(或時間太長),會出現極不耐煩的感覺,甚至出現逆反、叛逆等現象。
生活中也常見超限效應,像是在職場上時間分配不當,導致較急迫的工作沒完成而時常加班,久而久之對工作產生倦怠感,又或在校園中,A科目的老師上課想趕進度,跟B科目的老師調課,造成同一門課連堂,也因為上太長時間,造成學生的注意力大幅下降。
聽完了超限效應,我們可以反思,任何事情過猶不及都不好,要點到為止,又讓對方明瞭,也是門學問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